新闻中心

时政新闻眼丨习开启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重点关注了什么?

3月18日下午,习来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。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,首次地方考察。他先后走进一所红色底蕴深厚的学校、一家创新特色鲜明的企业。在这两个地方,重点关注了什么?释放出哪些重要信息?《时政新闻眼》为你解读。

全国两会闭幕刚刚一周,习就踏上三湘大地,开启两会之后首次考察。

“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,利用一切有利条件,看准了就抓紧干,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。”今年两会期间的这番讲话,传递了时不我待、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,也诠释了两会之后很快赴地方考察的重要缘由。

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,在湖南考察期间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重要论述;到2018年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推进之际,在湖南岳阳等地考察;再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夕,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,就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,历次湖南之行,都正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。

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,在这里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重要论述。(图/视觉中国)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湖南是中部地区经济大省,去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5万亿元。4年前,在湖南考察时强调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,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。

关键一年再到湖南,关注什么,强调什么,有着谋划一域而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。

当天下午,习考察的第一站,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城南书院校区。

湖南一师有着“千年学府、百年师范”的美誉,坐落于湘江之滨、妙高峰下。学院前身为南宋时期理学大师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。为启民智、倡新学,1903年书院改设为湖南师范馆,1912年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。徐特立、杨昌济、田汉等名师曾执教于此。

△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职员学生一览表。(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)

这里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,更是中国革命的“红色摇篮”,走出了、蔡和森、何叔衡、任弼时、李等一大批革命先辈。

建校以来,湖南一师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。2008年,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(专科)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(本科)。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,在校生2.2万余人。

湖南一师有一则著名的校训,“要做人民的先生,先做人民的学生。”这是同志1950年为母校的题词。除了校训之外,湖南一师的校风、教风也很有名。

徐特立同志曾为湖南一师题词,“实事求是,不自以为是”,这成为该校的校风。

“传道树人,丽泽风长”的教风也大有来头。“传道”,取自城南书院创始人张栻的教育主张——“以传斯道而济斯民”。“树人”,源自《管子·权修》的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”。“丽泽风长”,则是清代道光帝为城南书院的题匾。

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,习重点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、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。

此次考察,恰逢一场重要会议——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。2019年3月18日,在这场以思政课为主题的座谈会上,深刻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多次走进校园,听得最多的是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,讲得最多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。4年前,在湖南考察期间就曾两次走进校园。

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,走进四年级教室,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,“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”。

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,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,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。

△上世纪初,湖南第一师范推行的民本主义教育方针,强调以德为本,三育并重。(总台央视记者覃思拍摄)

关键一年,在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期间再次走进校园,关注立德树人,彰显深谋远虑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,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。

去年5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,鲜明指出,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,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,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,以教育理念、体系、制度、内容、方法、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,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